上海师范大学本科生实验教学大纲-2015
《运动解剖学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
课程名称:运动解剖学
英文名称:SportsAnatomy
是否独立设课:否
课程类别:基础课程,必修课
课程总学时:72实验学时:14
课程总学分:4
开设项目实验数:7
面向专业:体育教育(本科)
应开设实验学期:一年级第一、二学期
开设院系:体育学院
一、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
通过实验教学过程,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与主要功能;掌握体育运动中基础动作的解剖学分析;并能运用解剖学和体育健身知识指导社会体育工作;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及今后工作、普及健身知识奠定解剖学基础。
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传授知识的媒体,提高教学效果。其次,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,刻苦钻研教材,改进教学方法。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,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灵活应用本专业知识的能力。通过本实验课程学习,还要使学生掌握人体运动环节的运动规律,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意义;具备对体育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折、有针对性地发展肌肉的力量和伸展性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。
二、实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
序号 | 实验 项目名称 | 实验内容 | 学时分配 | 实验属性 | 实验 类型 | 每组人数 | 实验要求 |
1 | 细胞和四大组织观察 | 细胞结构,四大组织结构的观察 | 2 | 基础 | 演示性 | 5 | 必做 |
2 | 骨、关节和骨骼肌观察 | 骨、关节和骨骼肌结构的观察 | 2 | 基础 | 演示性 | 5 | 必做 |
3 | 关节运动幅度测量 | 四肢主要关节运动幅度的测量 | 2 | 技术 | 综合性 | 5 | 必做 |
4 | 肌肉锻炼方法综合实验 | 设计骨骼肌力量和伸展性练习方法 | 2 | 专业 | 设计性 | 5 | 必做 |
5 | 内脏器官观察 | 消化、呼吸、泌尿系统各器官结构的观察 | 2 | 基础 | 演示性 | 5 | 必做 |
6 | 心脏和血管观察 | 心脏和血管结构的观察 | 2 | 基础 | 演示性 | 5 | 必做 |
7 | 神经系统和感官观察 | 脑、脊髓、眼、耳等器官结构的观察 | 2 | 基础 | 演示性 | 5 | 必做 |
三、实验主要仪器设备
序号 | 实验设备名称 | 对应实验项目 | 备注 |
1 | 细胞、线粒体、骨板等模型 | 细胞和四大组织观察 | |
2 | 散骨、全身骨架、关节、肌肉模型 | 骨、关节和骨骼肌观察 | |
3 | 软皮尺、关节角度仪 | 关节运动幅度测量 | |
4 | 肌肉力量、柔韧性练习器材 | 肌肉锻炼方法综合实验 | |
5 | 胃、肠、肝、肺、肾等模型 | 内脏器官观察 | |
6 | 心脏、全身血管模型 | 心脏和血管观察 | |
7 | 脊髓、脑、全身神经模型;眼、耳模型 | 神经系统和感官观察 |
四、实验报告要求与考核方式
1.实验报告要求
每个实验均撰写实验报告,实验报告按统一格式,采用统一的报告纸。报告内容包括:实验名称、实验目的、实验仪器、实验步骤、实验结果、分析与讨论。学生要认真书写,理论联系实际,字迹整洁、清晰。教师认真批改每一份报告,批改后签字,在报告上标明成绩,每份实验报告按100分计。
2.考核方式
撰写实验报告,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(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%)。
五、使用教材及实验指导书、主要参考书
李世昌主编全国统编教材《运动解剖学实验》北京: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
李世昌主编全国统编教材《运动解剖学》北京: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制定人:潘国建 职称: 教授 制定时间:2012年月日
修订人:张钧 职称: 教授 修订时间:2016年 3月18日
审定人: 职称: 教授 审定时间:XX年 XX月XX日
审批人: 职称:教授 审批时间:XX年 XX月XX日